贵州流动人才党员之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来源:党建网 | 作者:lddyzj | 发布时间: 2020-05-11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助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杨红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多次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鲜明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照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通过开放、包容、合作、共享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也是世界之中国。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需要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国家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这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一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无疑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反过来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辩证思维,也为我们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望远镜”。

  从终极价值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着眼于人民所追求的美好生活,有助于增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人民性和时代性。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然而,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利益共同体”却是一个维护少数人幸福和自由的“虚幻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长期以来因资本主义扩张和掠夺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关系的改进,它推动着新时代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由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处于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一幅不断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壮丽画卷,其着力于消除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实现方式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和而不同”“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增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体性与协同性。“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涵盖国家、跨国家、非国家等多种行为体互动形成的治理体系,它强调以整体主义视角关注全局,着力打造符合全球化时代人类整体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通的,前者着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后者着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发,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坚持将对外开放形成的“倒逼改革动力”与自觉形成的“内生改革动力”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遗余力地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变,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切实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发展绩效。

  从实践主体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不同个体命运与共、责任担当,有助于增强人民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认同感和参与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全球化使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个人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为”,离不开不同个体(国家、政党和进步力量)形成共同的责任担当和价值共识,离不开协调一致的集体力量。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参与。为此,我们必须从“硬功夫”和“软办法”上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产生共鸣的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聚沙成塔、众志成城,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之力。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站在新时代的关键节点上,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推进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凸显我们的历史使命、坚实我们前进的步伐,也有助于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作者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