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流动人才党员之
党建评:涵养“闻过则喜”的自省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lddyzj | 发布时间: 2019-08-29 | 2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宋代陆九渊的《陆九渊集》有言,“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大意是: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应当高兴,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检身改过,为人为官之路才会少走弯路、错路,干事创业才会少有偏差、失误。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闻过则喜的修为不够,有的闻过则怒,反感别人给自己提意见,认为提意见就是“揭伤疤”、跟自己过不去,因此怒而视之;有的闻过则辩,想方设法为自己辩解,甚至强词夺理、文过饰非,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过”与“非”,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很难让自己走得更稳更远。党员干部要涵养“闻过则喜”的自省,正确对待过错和失败,努力从中趟出一条康庄大道。

要在闻过反思中明辨是非。是非明,则方向清、路子正。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够明辨是非,在闻过反思中分清是非曲直,把稳为官从政的思想之“舵”,确保不偏向、不走歪。要有“闻过则喜”的虔诚,多听一听他人的意见建议,弥补自己在认识分析问题上的局限和短板,让是与非的边界更清晰,确保每一步都能走得正、走得实。梳理一些腐败案件发现,一些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深渊,并非一开始就被浮云遮望眼,辨不清是非,而是不善于闻过反思,不能一如既往地做到守住法纪的红线,逐步被诱惑冲昏头脑而浑然不觉,终究一发不可收拾,实为可悲可叹。

要在闻过纳谏中知晓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评估一项工作有没有抓出成效,不能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而是需要走出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实调查研究之功,既要听取工作中的“得”,以此为据总结实践经验,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更要欣然接纳工作中的“失”,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地抓实整改。唐太宗李世民正因有“闻过则喜”的风范,才有魏征直言进谏200多次而仍被重用的传世佳话,也才有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就应该把根厚植于群众中,涵养“闻过则喜”的为官雅量,在广纳民意中知晓为官得失,用行动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要在闻过改过中砥砺前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荆棘与坎坷,很少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有敢于闻过改过的决心和勇气,用好批评的武器,着力拂拭思想实践上的灰尘,校准干事创业中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认识态度,积极接受相互批评,集聚众智、刀刃向内地破解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砥砺敢抓敢为的心性,坚持在否定之否定中砥砺实干担当品格,以勇于探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锐气,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党员干部要把“过”当成一生至宝,多与给自己提意见的人交朋友,善于挖掘“过”这座富矿,多从“过”中汲取正确为人为官的法宝,做到敢于揭短亮丑、闻过则喜,唯有如此,为政之路才会行稳致远。